厌学案例:一到上学就头疼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9-06-14 原文来自:未知
  对于孩子的问题,一般家长在孩子出现厌学、叛逆、情绪障碍(恐惧、焦虑、抑郁等)、行为问题(比如,网瘾、吸毒)、人际关系问题(早恋、结交不良少年等等)的时候才想到带孩子来看心理咨询。而对于那些那些在行为上遵规守纪、学习成绩优良、思想品格符合教育准则和要求的儿童,很多人会忽略他们的心理问题。但是,“好孩子”“好学生”也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而且因为他们的外在表现不是那么明显,父母难以觉察。深圳青少年心理咨询为您解读:孩子学习一直很好,最近头痛难以上学,医院检查没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林浩(化名)是家里的独子,爸爸拥有几家公司,妈妈年轻漂亮,林浩这孩子也一直是家人的骄傲,从小品学兼优,擅长钢琴和绘画,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在学校里担任大队长。对于这个孩子,老师和家长对他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妈妈甚至准备让这个孩子初中就去国外读书。

  但最近似乎出现了一些反常的情况。据林浩妈妈讲,前不久,孩子常常诉说头痛,脑袋里嗡嗡的晕晕的,感觉转不动,父母就带孩子到最好的医院请专家检查了一下,检查了一下发现没什么问题。但孩子还是觉得头痛头晕,父母怕检查的不到位,又带孩子去上海某脑科医院检查。孩子在上海的这段时间里,既没有头痛的感觉,又玩得很开心。妈妈觉得孩子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就带孩子回深圳,以免耽误了钢琴考试。

  不料返家后情况变得更糟,孩子时常在早晨起来就说头痛头晕,不能练琴,一练琴就晕得厉害。父母焦急不已,一方面害怕孩子身体真的出现了毛病,另一方面孩子这次的钢琴考试很重要,考过了就能进入这家很好的学校,错过了又得耽误一年,影响孩子的发展。没办法,父母只能隔三差五地带孩子去各地医院寻求治疗,但都没有见效。

  因为父母觉得不能错过考试,林浩也很在乎这场考试,还是坚持参加了考试。考试结束后当场通过,孩子立马就好了,再也不觉得头痛头晕了。细心的外婆知道这个事情后,坚持让孩子妈妈带孩子去看儿童心理咨询师,妈妈不乐意,觉得自己的好好的孩子哪里会有心理问题。但外婆觉得这孩子内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次头痛头晕跟孩子的心理状态有关系,而且也听说一些孩子心理压力大的时候会出现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的现象。这一次考试通过了,孩子内心压力释放了,身体症状立马好了,那下一次了?难道非得等到孩子承受不住、崩溃了,出了问题才去看……妈妈虽然内心不太情愿,觉得自己的孩子真的没问题,平时父母也给孩子很多自由了,孩子应该没什么压力的,但外婆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外婆带着母子俩一起来到心理咨询室。

  在咨询室中跟妈妈了解到:林浩在父母老师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很优秀很懂事,行为上遵规守纪,父母讲得道理都能认真听取;学习成绩优良,爱好看书、绘画,弹得一手的好钢琴;礼貌大方,经常热情的帮助小朋友,对妈妈也非常孝顺体贴……根据妈妈的述说,林浩2岁的时候已经开始进早教班学习双语和音乐,4岁的时候开始练钢琴,6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弹很多曲子并在大家面前进行表演。现在每周除了日常的学习外,回到家里要练1个小时的钢琴,有的时候孩子自己会要求练习2个小时。周末有半天是去学绘画,其他时候是跟父母一起出去玩……

  在外婆的眼中,林浩也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孩子,非常懂事非常乖巧,“甚至有的时候感觉这孩子懂事的不像一个小孩子”外婆说道。是的,林浩给咨询师的感觉也是如此,聪明体贴、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都很“绅士”,就连偶尔的活泼也“perfect”,完全没有一个8岁男孩会有一些特质,比如自我、幼稚、叛逆、任性等等。

  对于这次的头痛头晕事件,林浩也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经过放松之后,采用意象对话方式让林浩回到头痛头晕当时的情景中,引导他去感受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他感觉在脑袋的外面空气很重(强大的气压)压得自己的头快裂开了,很痛很难受。让他想象在自己的脑袋中有一个神奇的小人,小人手里有一把神奇的枪,这个枪可以消除所有的阻碍和困难,让他用这个枪去射击压在头上的空气,他感觉轻松了很多。引导他去看这团空气到底是什么,他隐隐约约看到了妈妈。一步一步引导他去看清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在做什么,在画面里妈妈站在一旁关切地注视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期盼“你这次钢琴考试一定要通过”这种关切的眼光就像一双大手掐着他的头,他的脑袋绷得很紧很痛。在咨询中引导林浩用枪来使这种大手慢慢松动让他感到稍稍自由一些。在他感到稍微放松和自由的状态下,引导他跟头脑中的这个“妈妈”对话,让他自由的表达内心的想法和被压抑的情绪……

  林浩是典型的乖孩子,在外表上他的言行举止都是非常符合父母的期望,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也很高,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很好很好的孩子,让父母开心,甚至在很多方面都会选择压抑自己的需要而“讨好”父母。这次的头痛问题,其实是对过度学习期望的一种躯体化抗拒。

  与一般的学习压力过大的儿童直接表现出烦恶、害怕与拒绝上学的情况有所不同,在类似林浩这些“好学生”那里,他们自己并不承认想暂时躲避一下考试压力、学习压力这样一种内心地愿望——因为那样有悖于“好孩子”的形象,因而,诸如头痛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噩梦等躯体方面的不适便成了其潜意识当中所选用的宣泄方式之一。

  对于这次钢琴考试,林浩是希望能够决不辜负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妈妈对我很好”,父母对这场考试也是非常看重,这次考试让林浩觉得“成败在此一举”,内心非常焦虑。但因为他一直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天长”“优秀的孩子”,他不允许自己表现出现焦虑这些负面的情绪(有的时候这些情绪其实具有正面的作用),于是潜意识只能通过身体的不适来表达这些情绪。其实,林浩的钢琴水平是足以应对这场考试的,但内心的绝对化的概念“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过于苛刻的自我评价标准和压抑的情绪调节方式(不允许表达不好的情绪)却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