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宝宝的厌学情绪
发布时间:2019-06-14
原文来自:未知
有一句话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现如今,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加优秀,比拼起跑线而为孩子报了众多补习班,这众多的课程也是在给幼儿们频繁施压,使得各位可爱的宝宝有了“厌学”的烦恼。
各年龄层的孩子都会产生厌学情绪,相对而言,学龄前儿童的厌学很大程度是家长造成的,必须引起家长的注意。
例子:沪上某知名育儿论坛上,一则关于《5岁多的儿子厌学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帖子,引起众家长反思。不少妈妈在“鼓励”孩子赶场各个兴趣班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发帖的家长说,自己的儿子5岁多,正在上幼儿园大班,是个精力充沛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儿子出现了厌学和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原来,从中班开始,妈妈就给儿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如:思维、绘画、英语一星辅导、数学、积木,最近又增加了钢琴。当兴趣班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妈妈发现孩子不对劲了,出现了逆反情绪。
“妈妈,我一天到晚都在上课,烦死了”,当妈妈第一次听到儿子抱怨时,并没有在意,满以为习惯一段日子就好了。没想到,这种情绪的爆发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儿子开始变得不爱学习,一学习就神游,即便是老师一对一的教学,也没有办法抓住他的注意力,最让妈妈害怕的是,孩子好像开始从心里抵触学习。这时,妈妈才猛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心里内疚极了,担心自己的疏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为何会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学专家分析,从学生内部因素考虑,大致可以分为:心理压力大而导致的倦怠型厌学;经常学业失败而引起的自卑型厌学;心智不成熟、学习适应困难而引起的适应不良型厌学,等等。
厌学情绪的产生有三种可能。第一,学校生活不顺利,可能和同学有矛盾,被欺负了,或者学业负担太重,被老师批评等;第二,家庭教育失败,亲子沟通少,孩子的意愿得不到表达,思想被压制,郁结难舒;第三,家庭关系恶劣、家庭结构缺失,父母吵架、闹离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孩子认为生活得不开心,便用厌学去“惩罚”父母。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厌学情绪表达各有不同。学龄前的孩子厌学情绪较之中小学生来说更隐蔽,也更难察觉。但是一旦孩子开始抱怨,家长如果还不注意,那么下一次孩子再抱怨时,已经有本能的抵触学习情绪了。
有时候很小的细节流露出来的厌学情绪,值得家长关注。如例子中的孩子抱怨“我一天到晚都在上课,烦死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强烈的厌学信号。在孩子抱怨前,应该已经有了一些迹象的显露,比如注意力不太集中,学习时讲过的事要讲好几遍孩子才注意等等。但是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事实上,家长一旦忽视孩子的厌学情绪,以强硬的态度暂时压制孩子这种思想,造成的结果常常是,孩子看似回归学习了,但过段时间,当他们开始抱怨或者是再次抱怨时,他们已经开始有本能的抵触学习的情绪了。
而在小学生,厌学最隐蔽的症状就是做功课时间变长,从下午4、5点做到晚上11点,双休日更是全天都在做作业。
“通常小学生刚开始会屈从于父母的施压,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开始变成大人在旁边就好好学习,大人不在就逃避学习。”叶斌说,此时,家长若没有发现厌学的原因,仍以超重负荷的学业相逼,那孩子就会彻底厌学。
心理咨询师提醒,家长在不清楚孩子是否真正厌学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主动沟通,先问问孩子怎么想,再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孩子的情况没有缓解,是需要带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让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对孩子进行帮助。
温馨提示:防止孩子厌学,最重要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经常问问孩子“你快乐吗”,也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