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预防网瘾
发布时间:2019-06-13
原文来自:未知
同样是上网,同样是玩游戏,有的上网成瘾,甚至轻生离世;有的从中受益,成绩突出,快乐生活,结局可能完全不同。
以下两个例子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说明了一定的问题。
例子1:
中学生小艺起床后穿上校服,背上书包就出去了,连招呼也没打。
然而,他没有上学,而是坐着电梯上了最高层,攀登铁梯推开天窗爬到楼顶,悄然写下了4页遗书,然后从24层楼—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父亲迷茫,同学惊叹,平时胆小怕死的小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他留下了4本厚厚的笔记,名字叫《守望者传》,并且注明改编于《魔兽争霸》。自杀是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情景,他已经分不清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梦想着还有来世,还可以做一个好孩子。
例子2:
小毛上中学开始经常上网,喜欢玩游戏,现在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成绩突出。
他从小学开始就玩游戏,不到十岁玩“红色警戒”这样的大游戏就能通关。他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爸爸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第一只有休息日才能玩,每次不超过40分钟,每天不能超过3次;第二大人不允许玩的游戏不能玩;第三是玩计算机游戏、上网不能影响生活、学习和室外活动。做得好一周可以奖励一次使用计算机的机会,时间不超过40分钟,不累计;并且鼓励和大人一起上网,多和同学到室外去玩,表现好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如果违反就取消当天使用电脑的权利,如果连续做不好一周之内不许动电脑。良好的习惯不仅使他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他从小就能够分清游戏情节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到现在他长大了,依然坚持三条标准:一不能耽误生活,二不能影响工作,三不能影响身体,特别是视力。
相信各位家长在看完两个例子之后都会有各自的想法。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二者的区别,并从中看到网瘾少年和别人的区别。首先二者的人生目标不同,前者为游戏而死,离群索居,关闭心灵之窗,活着也没有别的快乐;后者为生活而游戏,游戏是补充,是为了更快乐的生活。其次二者的程度不同,前者沉溺于网游,不能自拔,以至于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分不清生与死,离游戏而索然无味;后者虽喜欢但不沉迷,兴趣广泛,交友广泛,心灵敞开,活的明白。还有二者的环境不同,前者家长到他死才知道孩子如此痴迷网游,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后悔已晚;后者自小介入,养成习惯,有了认识才逐渐自理,相对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