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15 原文来自:未知
  小学生厌学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心烦意乱,完全没有看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逃学则是厌学的极端行为。然而,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那么,本该对学习和学习过程充满热情、充满好奇的小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厌学呢?

  1、家庭方面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

  主要是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在学习方面过多要求孩子,导致孩子自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被磨灭了;也会有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因孩子缺乏父母关爱,可能会在个性养成与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学校生活、课堂学习出现障碍,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2、学校方面

  主要在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平等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如果教师态度不正、不民主、盛气凌人,学生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不愿听他上课,厌学这一学科;教学内容不丰富,讲课照本宣科,听了收获不大,听着没劲;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管你愿不愿听,讲了就算;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

  3、学生自身方面

  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下降;对考试和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这些都会引起身心不良,造成厌学症状。